ddl前终于赶完了。
《钟声》
完全是为了kpi看的一部电影,没有看过黑泽清,也基本上不会主动看恐怖电影,只是因为看到友邻评分还比较高,影片也不长,才来给五月凑个数。
这部电影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哪一方我都能理解。
抄一些看上去很厉害的短评:
黑泽清粉丝大电影,看得很快乐。一把从《X圣治》传下来的切菜刀(甚至拥有几乎一模一样的特写镜头),列车反射的流光和越轴的餐桌对话来自《东京奏鸣曲》,杀人戏的室内全景横移运镜和画外出没的鬼魂来自《呼喊》,人物毫无来由的抽搐、停顿和强迫性动作像是《散步的侵略者》里外星人的延续,最后一场戏突然转为胶片拍摄,满屏涌动的颗粒仿佛回到《回路》结尾的末日街景。
每個人口中只顧著說自己的事,愈被他人忽視,愈要自我表現,不斷發出格外刺耳、坐立不安的日常噪音。逐漸響亮的神秘鈴聲下達殺人指令,火車掠過的光線調度宛如施咒儀式,牆壁形同銀幕,捕捉下抖動抽搐的異化身影。黑澤清巧妙運用光影變化與詭譎聲效的精神污染,改造空間屬性——「烹飪教室」變「停屍間」;遭鈴聲/黑影/幽靈入侵的家庭日常。隨著「自我」之聲泛濫淹沒所有,清除他者的任務/慾望也越發堅定強烈:半人半機器的生化人誕生了。
列车的存在感很强,最初是运轨声和不断掠过料理间的光芒,作为捅破室内井然有序工作表象的异物质,从开头带有入侵性的长镜头开始就如影随形。但它所代表的东西,和两场餐厅面试中外面路过的众多行人一样都非常刻意:整块的玻璃幕墙与落地窗分隔了声音却遗落了光影,直到男主角站在沥青路面,声音和知觉才连通起来,这样就产生了磅礴而嘈杂的恐怖能量。反复出现的对角线站位,由墙面和镜子组成的第二景框,还有妻子的易拉罐、儿子的起居,都是模式化的表现形式,就和人物失常时固着的近乎直线的运动路线一样,像提线木偶(最失效的是所有楼道间的对话和家里厨房的刀,后者像个破绽)。
这部电影不是用鬼魂来恐吓观众,而是细思极恐的恐怖。毫无理由的恶意,无缘无故地将刀刃对准无辜者,肆意传染的暴力,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质问别人为什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联想到这几年来,无差别伤人事件愈演愈烈,便觉得这电影写实极了,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毛骨悚然。
缺点也很明显,叙事始终没有线索没有太明显多的逻辑,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梦到哪里拍哪里。画面与情节之间过于跳跃,理解起来费劲。可能导演也没有想让观众弄懂上下文间的联系,感受这种恐怖氛围就足够了。
而且虽然不是典型恐怖片,但里面有刺人的血腥画面,对我来说有点太超过了。总之,对这部电影的感想也没有太多,实在不太知道应该如何评价它。我之后应该也不会再看恐怖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