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NEWS LETTER

十一月书影报告

Scroll down

藤本树,文艺kpi感谢有你

《蓦然回首》

锐评:
在校报上连载四格漫画的小学生藤野,意外得知长期“家里蹲”不上学的同学京本也在画漫画,两个性格相反的少女,因为对漫画的热爱而结缘……以残酷怪诞的《电锯人》系列闻名的“疯狂”漫画家藤本树,在短篇漫画《蓦然回首》中施展温柔一刀,短短143页的故事令无数人感动落泪,夺得“这本漫画真厉害!2022”男性部门第一名。本次动画化,让藤本树漫画中经典的电影感分镜,能够真正以电影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导演押山清高有动画师的背景,曾为吉卜力电影绘制原画,对于原作主题有着切身感受,他细致而生动地描绘出了画画者的内心世界,并用风格化的着色和笔触为动画增添了不一样的韵味。
movie

来加拿大后还没有看过电影。一是因为习惯性节俭恩格尔系数超高,二是能看的电影确实不是很多,中文电影每个月有那么两三步,但这显然不在我的食谱范围之内。反观国内,引进日影越来越多了。
能够在《蓦然回首》上映后一个月不到看到流媒版本,已经是非常欣喜了。结果写观后感想时,在小红书上一查,原来温哥华和多伦多都有上映(不过英文字幕感觉自己不一定能看懂,可能还不如直接听日语理解),所以还是渥太华不配了。
几年前看的漫画是我看的第一部藤本树的作品,以我大众的了解,画《电锯人》的他是鬼才 ,而他创作这部漫画则无比真诚。几年过去,脑海里只留下雨中跳舞那个神分镜以及原型非常明显的结局。
这次看动画还保留了一些新鲜感,有一些展开我确实完全不记得了,好几次都被转折惊到。可这都是藤本树原作的功劳。作为漫改电影,这部电影完成得算是差强人意。一些镜头和调度好像还不错,比漫画更有“动感”,但也不是什么非常新鲜的技法了。而雨中跳舞的场景则较原作的震慑感削弱了很多。看到有友邻评论:

藤本树在漫画里展现的电影感在电影里变成了PPT

比较明显的是两个人画画那段,漫画里四季变换的窗外景象暗示时间的流动,到电影里面则变得有些僵硬。本来嘛,这部漫画偏日常,漫改的难度很大,我觉得这种就不太适合漫改,和山やま的作品也同理,日常改得比较好的还得看京阿尼,总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呈现方式(唉,又和作品内容呼应上了)。而且我总觉得电影里面的人体画得有点问题?很别扭的感觉,好似原作的人体也没这个毛病啊?角色在走路的时候尤其明显。
相较原作,动画两位女主的百合感好像也更强了,从两人第一次见面京本脸上可疑的红晕,到着意刻画两个人一些亲密举止(睡在一起倒还好了,我觉得京本的脑袋耷在藤野肩膀上才是最暧昧的),还有名为庆祝实则约会的“上京撒钱”。这里是我的第一个泪点,两个人一前一后手牵手,京本注视着藤野的背影,这……这不就是伞霙吗!还有要素非常齐全的,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的天赋引路人,让她走出自己的世界……看到后面两人因为进路发生争执。藤野,京本也是你的小蓝鸟吗?你也不想要神告诉你打开鸟笼的方法吗?然后京本说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句:“上手くなりたい!”啊啊啊……你是黄前久美子!于是我哭得更惨了,我恨我的脑子啊!是巨大的百合合订本,装满了许多词条,从一个意象或场景能马上超链接到另外一部作品。
我要拉踩一下,漫画观感比动画好的原因也在于,漫画对于“空白”和“跳跃”更加宽容。对于这部情感浓度很高的作品,藤本树也自然将叙事的重点放在了悲剧发生之后。但电影的观众就难免会觉得她俩的情感基础来得有点空中楼阁,并且整部电影有些言之无物(看到的真实路人评价)。这种动画电影的范本果然是足够细腻的《利兹与青鸟》啊。不过我觉得这部也会被骂,因为细腻到如果走马观花地观看是觉得不能理解她俩的,甚至会觉得小题大做
也不知是我日语进步了还是怎么,好像捕捉到了从前忽略的细节。比如京本画的四格是背中を見て,这是她一直以来视线的焦点,也是她成长轨迹的写照,模仿和学习藤野而不断精进着。再想想题名look back,一个是藤野视角,一个是京本视角。这些肯定在漫画阶段就有大神分析过但是我没看,毕竟也没有那么爱藤本树,懒得找分析,我也不多赘述了。
在这个节点看这样的一部作品,情感是有些复杂的。当初读漫画的时候,我一直抱着“不要妄言这是在缅怀京阿尼,毕竟藤本树也没有明说”的心情看到结尾,好吧,犯人是因为自己的作品被剽窃动了杀人的心思,我想否认都不能了。虽然很惋惜京阿尼遭此灾厄,但总觉得和自己有些距离,对着苦难隔岸观火。而这一年来越来越频繁的无差别杀人事件,尽管自己祈祷,但万一,万一藤野和京本变成周围甚至是自己的故事呢?要做那个在听到噩耗时才回首的藤野吗?
睡前真不看电影了,哭到头疼。

其他文章
cover
师走记
  • 25/01/01
  • 10:46
  • 1.8k
  • 6
cover
霜月记
  • 24/12/01
  • 10:46
  • 605
  • 2
目录导航 置顶
  1. 1. 《蓦然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