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NEWS LETTER

初秋书影报告

Scroll down

就这么水灵灵地少写了一篇呀

《斗牌传说》

锐评:
下着雨的偏僻的麻将馆中,出现了一个由于无事可做而沉溺于麻将的少年。无论是谁,看到他那雪白的头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象他至今走过的人生。少年的名字叫akagi…… 作者以麻雀贯穿整部动画加之阴暗的背景和大量的心里描写竟然能够想像出那么多不符合常理的事情来!可想而知作者对这部动漫付出了多少心血!一部关于麻雀的动漫作品,作者竟然能计算出了那么多东西!实在难能可贵! 人物的造型设计是个性了点但是这一点也不形象整部动漫的可看性!而这恰恰是一种新的动漫风格,使整部动画更加的”写实”化了.
tv

友极力安利,但因为画风没有吸引力就搁置了。捡起来是因为发现b站上有资源,正好可以当下饭剧。
这部动画呢,从一开始就不能细究,男主实在是太天才了,一个13岁的小屁孩,初次接触麻将就能干倒一众成年人。也不知道是萩原圣人的配音好听还是福本刻画的男主天才得过于帅气,在某些时刻跨越了画风之壁竟然觉得男主还挺帅的。
看前面的部分我还津津有味,想试图做点笔记,原来麻将还能这么打!但是后来完全放弃,比起这些战术,男主出千更多,而且后面长篇的透明麻将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从打透明麻将开始,整部动画的节奏也开始拖沓,一直在叙述boss的心理活动,就靠着意识流撑起一集的内容,两集才能打完一轮。我甚至开始一边看一遍玩游戏了……实在是太慢了。
看香芹又青了聊国产剧的无效台词,好像也能解释后半不好看的原因。为了故弄玄虚,大量的台词用于反派心理活动,反衬主角的高明,又在事后,用大量的台词来解释这个“局”,营造高深莫测的感觉。因为主角的性格以及牌局的“非凡”,观众自己很难揣摩明白,事后的解释有必要,但两项叠加,叙事效率实在是太低。

《double fantasy》

锐评:
女演员水川麻美(34)将主演今夏WOWOW台开播的连续剧「Double Fantasy」(每周六晚10点播出,全5话),本剧改编自直木赏作家村山由佳以“女性的性欲”为主题描绘的冲击小说,水川在剧中饰演不断更换男性,为了欲望正直生活的35岁主人公高远奈津(人气脚本家)。共演田中圭(大学时代的前男友.岩井良介)、真岛秀和(分担家务活的丈夫.省吾)、柳俊太郎(充满野心的新人演员.大林一也)、村上弘明(导演.志泽一狼太)等
tv

陈年旧剧,虽然只有短短五集,但我前面两集是两年前(?)看的,后来就迟迟未动。
这么说好像这部剧很难看,其实看完蛮喜欢的。
因为前面两集实在是太久远了,记得不是很清楚,只说说看完的最后几集好了。
“尺度大”应该是这部剧的噱头,女主不仅想和提携自己的作家老师保持亲密关系,还和学长友情上床。在两方都淡了下来的期间,找了牛郎,与一个和尚一夜情。最后还和年下演员小狼狗做出了感情(不过他也曾经是做风俗的,是不是受过专业培训的男的就是不一样啊)。
我觉得这部剧有一点向田邦子的感觉,因为它毫不掩饰女性的欲望,丈夫无法满足自己,那出轨就出轨了。想和学长上床,也直接说出来了。这没有什么好遮掩的。作为对照组的是,一大早来到女主公寓发现女主出轨的母亲,狠狠责骂她“脏了”,以前是很“乖巧听话”的,怎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但正如那件未成年时,被妈妈系上的浴衣,现在自己长大了,也想要自己选择心仪的浴衣了。不想再被从前的浴衣包裹着。
但和向田邦子笔下的女主不同的是,向田邦子写的女主,内心坚定,了解自己的欲望,为了追求心上人也做过不少努力。而《双重幻想》的女主则对于喜欢的人有太多的畏惧和犹疑,和那么多男性交往也并非百分百的“想要”,而是内心空虚的补剂。直到最后,她光脚拎着木屐,孤身一人看着烟火消散后的河面,才明白了自由带来的寂寞。借用友邻的评价:

感觉是挣脱了层层束缚,走向了自由,也意味着走向了伴随所有人一生的孤寂。女主先是挣脱了前夫和婚姻的束缚,进而又离开了长久以来母亲对自己的高压,从小女孩心态里走了出来,虽然好像不停地从一个男人怀里到另一个男人怀里,最终也还是从需要和依赖男人的束缚中挣脱了出来。自由了,独立了,没有束缚,也没有依存。其实,不管在什么关系里,至亲也好、挚爱也罢,活在社会里的人始终都是孤独的。就像剧中女主写的“男人和女人虽然相爱,但是他们有着不同的幻想”。

学长这个男性角色也挺值得玩味的。两个人一开始的关系就定位得很清楚,女主说“我们友情h吧”,此后两人的关系一直也没有越界。即便是女主对男主倾诉自己的性经历以及在感情中的困惑,但很奇怪,“我一点也不嫉妒”,甚至还能好言安慰与劝解。
女主猜测“因为说到底恋爱也许就是幻想,但友情却不是这样吧?”幻想太美好所以接近,泡沫幻灭便全身而退。而友情能让人接受真实的他者。虽然语境不一样,但我认为这句台词解释我始终怀疑“爱情”的原因。
看到这里,我内心的想法是,这个床就一定要上吗?不太懂既然是朋友怎么还要保持肉体关系,看上去也不像是学长很有性吸引力。或许单纯是抓一个人过来满足一下肉欲吧。而且女主和小雪的情况还不太一样,小雪没有朋友,把男朋友当作朋友的替代,如果有其他朋友,小雪的一些情感需求可以分给朋友,两个人便不会产生这么多的感情问题。但女主有关系亲密的朋友,也和她倾诉了这些问题。那还需要一个男性朋友的意义是?
好笑的是后来女主和年下演员睡了,学长嫉妒心大爆发,要她二选一。还一次又一次地告白“我爱你”。所以嘛,前面没有嫉妒只是因为知道女主和那些男人不过是萍水相逢的关系,而对演员可能会真的产生情感依赖。而且只当炮友没有感情也太难了吧(观毛象友邻有感)。
说起来,这里面的田中圭和柳俊太郎还真的可以。借用友邻的话:

35岁女编剧放心寂寞想出轨,老公是只藏狐前情人是头狼后面的情人是小狼狗,中间承上启下得来谁,当然只能是虽不名贵胜在懂事体力虽好但不拆家的串串田中圭。

抄了一次评论就会抄上瘾
这个角色不油腻就在于此,会认真聆听,被甩了之后会眼泪巴巴地讨饶,虽然地雷男但只会让人感受到凌辱的快感(?),四爱好啊。柳俊太郎在这里也是清爽盐系男,不像《在猿乐町相会》里蓄了难评的胡子。
水川麻美还挺适合这种都市(she)女性(chu)的角色,脸上有淡淡的死意。
等下,我是不是又在看不伦了(扶额)。请尊称大不伦家(雾)。

《完美的日子》

锐评:
这是一部讲述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好的电影。主人公平山是一名清洁工,对于平凡而规律的工作生活感到满足。除此之外,他热爱音乐、书籍和拍摄树木的照片。一次意外的相遇渐渐揭示了他的过去….
movie

大名鼎鼎,感觉去年最负盛名的日影是这部?(也有可能是《怪物》)但役所广司的名头明显更加响亮。
因为卡司没有特别吸引我,所以直到听到很多人说“i人人生电影”“infj/infp喜欢”以及假期实在是无所事事又不想学习,我才打开了这部。
电影的前半部分还算是可以的,时常会会心一笑。在等待他人用厕所的间隙抬头感受阳光的温度,拍下婆娑的树影,晚上去居酒屋浅喝一杯,睡前翻书催眠。唉我也想这样,工一点点时间,剩下都用来搞文艺。
但是从中段开始,感觉导演的雄性有点压不住了。先是小男主三四十岁的同事的暧昧对象亲了男主的脸颊,接着是未成年的侄女不避讳男主直接脱下睡衣换装。我请问呢?这是在干什么?真的会有人迷恋爷爷吗!!!救命!!!即便是役所广司也受不了(而且和十二年前的《记我的母亲》相比真的老了许多)。
从性别气质鲜明开始,我就感觉自己不是这部电影的受众了。实在是不太想看中老年男子的日常,我也并不觉得看完之后更喜欢自己的生活一分。总之没有太多、太深的感触。
而且有的细节让我感觉有点悬浮。比如男主洗好每个月拍的照片,并且把它们按照月份分门别类地放入不同的铁盒。好像在展示生活如此有序,但我想的是,这么多年的照片真的有地方放吗?一个月就要用一个铁盒,独居这么多年,一个小小的存储柜怎么放得下?我只是写了六年的手帐我便感觉书柜不够用了。何况他一个月就一个铁盒子。还是说最近才开始装文艺比?
说真的,我觉得我的朋友们的生活都比他完美。他还不自己做饭!!!丧失了烹饪的乐趣。
而且男主是富二代这个设定吧,从哪方面来说都能解释。可以说这部剧依旧是中产的小资乐趣,又可以说,中产能够选择这样的职业,也能说明职业没有那么不平等。还可以接着反驳,也就只有中产有这样选择的余地。
不过这个导演真是,把日影的沉闷学得十足十的(我也没有看过太多其他国家的电影,可能文艺片都是这个调调吧),对日本的了解也挺能糊弄人,只是有一些细节可以感觉出导演不是纯正日本人。比较不习惯的是bgm吧,都是英文歌,实在是太混搭了。这就是日本中产的品味吗?

《白马走过天亮》

锐评:
九0年代白馬般地自窗外走過,彷彿一個天亮。 好繁華的街一整條燈如流水,好勇敢的燈已經撐起一匹黑夜,好遼闊的夜又淹過來整條的街,每一間餐館都人聲鼎沸。我往下行走,譬若夜遊,宛如沿途賣夢。 言叔夏以其純粹,與被時間淘洗卻益發光亮的天真,書寫十數年間自南部小鎮到東部鄉間,再到城市盆地的人事流轉:日常的牙疼、上課,房間裡的衣蛾,以至於家人朋友間的死亡與別離。 彷彿住在水族箱中,以孤獨疏離的基調觀察著世界,僅任由想像力帶出一個接一個的畫面;言叔夏不刻意雕飾詞藻,輕簡幾筆便將事物都變成曖昧恍惚,且些微變形的超現實存在:哭笑不得的小丑,歡樂又憂傷的馬戲團,大象侏儒駱駝馬,穿著白鞋紅裙的小女孩,排成隊伍安靜地穿過空蕩無人的長街……字裡行間盡是詩般的語言與電影的畫面。 縱然面對的是生命的失落與憂鬱,無可迴避的死亡與別離,她卻能以極為世故又極為澄澈的文字,泯滅愛與殘酷、夢想與死亡、溫暖與冰冷的界限。在傾斜瑣碎的世界中,以一枝筆,呵護著一個既晦暗又純真的世界。 本書特色 ★詩意且充滿畫面的文字,充滿想像力且曖昧恍惚的超現實氛圍,組合成獨樹一格的散文。
book

久仰大名去年就在“想读”列表里,不长的短文集也陆陆续续读了半年。
一开始读着非常欣喜,文字是真的好啊。但后面的篇章让我困惑,这本书算是散文集吗?有许多篇章一眼虚构,像是短篇小说。我觉得是短篇集,收录千字短文,但翻到黄锦树的序言 :“这部散文集是相当标准的现代散文。”如果那些虚构的篇章硬要说成是基于自身经验的散文的话,那大概是用隐喻投射出真实的影子。遮遮掩掩,语焉不详,我其实不大喜欢这种风格,简单来说就是太过“不说人话”。
为什么我会这么执着于定义文章的体裁呢?我觉得小说和散文的阅读方式和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我要选择合适的尺度去衡量它。话说回来,我读散文是真的没有读得很明白。什么算是好的散文?我读散文的时候究竟在读些什么?这个体裁太依赖作家个人的魅力,如果他没有一些独具慧眼的发现,或是洗练的思考,那写出来的东西,只是无聊的日常而已——但是好在言叔夏的语言不错,或许就是读别人怎么把自己胸中的那团无法名状的白雾用文字描摹出来的吧——这也是我读台湾文学的初衷。
不过,我果然还是更喜欢杂文一些啊。比起私人的经历,更喜欢偷窥他们的想法。

其他文章
cover
霜月记
  • 24/12/01
  • 10:46
  • 605
  • 2
cover
神无月记
  • 24/11/01
  • 10:46
  • 1.2k
  • 4
目录导航 置顶
  1. 1. 《斗牌传说》
  2. 2. 《double fantasy》
  3. 3. 《完美的日子》
  4. 4. 《白马走过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