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五月书影报告呢?因为完全没有搞文艺啊!
《错位的青春》
看过浅野一二零的漫画,非常喜欢。青春期特有的别扭与欲望的纠缠,男女主十分可爱。当初真人化披露的时候也是觉得还算靠谱,因为两位主演选得特别贴合原著。
而这部电影我拖了一年多,在实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才把后二分之一给看了。明明原著那么有意思的故事,拍出来却索然无味,太奇怪也太浪费了。
可能是因为风格太分裂了,时而青春洋溢,时而阴暗抑郁。而导演没有统一起来的能力。唯一的亮点是我们可爱的中田青渚!
还是漫画比较好!请去看漫画!
《偶然与想象》
几年前就加入了想看,但一直卡在了开场的五分钟,加之选择的翻译太烂了,没有什么兴趣看下去。
恰巧考完什么活都不想干,于是打开了这一部。
事实证明,前面十分钟确实不是很吸引人。我比较喜欢看男女主的对手戏,他们的博弈和刀光剑影。当然了,也明白是因为得有必要的铺垫,男主出场时才能惊呼“好巧”!《偶然与想象》大概就是这样一部,渐入佳境的片子。
三个故事,我个人倒没有特别的偏好,都有一些喜欢的点和不满之处。
比如第一个故事,我喜欢男女主的演员和对手戏。妈呀!中岛步好帅!站在那里就是衣架子。在古川琴音的脸上看到了宫崎葵的影子,侧脸尤其像。喜欢他们看似坦诚实则试探的台词,最喜欢的是男主卸下伪装和防备,终于表白这几年一直放不下的瞬间。我想,我喜欢的可能是情感大于理智的时刻吧。我明白我应该,但是我还是。但结尾真的有点,太普通了……好俗套。
第二个故事很多人喜欢的是人妻给教授读色情小说那一段,但我没什么感觉。最主要的原因是,演员的台词过于棒读,以致于教授那句”你的声音很动听“丝毫没有说服力,我觉得gpt来读都声情并茂一些。不知道这是不是滨口龙介的趣味。但第二个故事我也有喜欢的地方,是女主和炮友的线。特别是两人重逢,一直躲避不想接触的女主听到炮友马上要结婚了,就立马吻上来,并且大方给了他自己的名片。这也是”情感的时刻“。是冲动,是蓄意报复。秩序的一切被她搅得混乱,事情有趣起来。
第三个故事就更为工整了,精心设计的首尾呼应和伏线回收。出乎意料的是,滨口居然写了个百合故事!(请多写的意思)不过,我觉得这个故事得充分理解它的虚构,才变得可信,否则总要质疑,怎么可能?太假了,现实中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的事情。有人评价滨口的电影很“舞台剧”,我想也是这个原因。观众在知道自己看戏的前提下,才能沉浸其中。
细想《偶然与想象》这个名字挺妙的。那么多人,偏偏我们三个纠缠在一起;在写邮件的时候,刚好就分了神,记下了孩子念叨的词语;明明是陌生人,可两个人的羞赧让彼此推心置腹。而想说没说出口的话语,没能见到的人,它们只能安静待在另一个时空或是自己的想象当中。
总结下来就是三个故事,都有微微触动到我的地方,但也没有特别满意。不过还是给了四星,水准确实是在的。
《取瑟而歌》
突然想读读诗,于是找来收藏已久的诗论来看看,我经常干这种观看代替思考的事情。网友表扬它评论言之有物又通俗易懂,那我等凡夫俗子应该也能看懂评论和诗歌本身吧?
优点是文本细读,解读得确实比较细致和仔细,这和我的文学评论观不谋而合。所有的想法都应该建立在文本基础上,评论必须落地,而非通过作者的一个点无限地生发。
虽说这本书在诗论里面可能是比较浅显的了,但我觉得有的地方作者解释得仍然不够清楚,读者必须要有悟性才知道作者的意思是什么,诗句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仿佛为了流畅圆融的文笔牺牲了语言的易懂和直白。从前我读文论,觉得读不懂是我水平不够。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读不懂通通打为作者不行。有实力的学者应该能用大白话去解释文本,非必要不用文论术语,通篇黑话只是躲懒和害怕露怯罢了。这一点还是王德威最厉害啊,文笔优美又丝毫不晦涩。好的文论也是好的文学作品。
虽然语言稍嫌玄虚但好像解读也没有特别深刻,可能正是因为内容不够扎实得靠形式来弥补吧。不过这本书的评价很高,我的友邻评分9.3,在诗论的排行榜上也是中国当代诗论的第一名……还是可以看看的哈!
正好在读汤拥华的文论,感觉汤拥华、黄灿然、马雁、江弱水这几个人可以对读。
文艺还基本上是假期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