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为0的生活
这个应该放进忏悔录吧
在离职之前计划满满的,要学英语法语和码,要去找兼职打工,接几个学生短时的课程贴补一下。但真重获自由之后,我又过上了以前那种,拖延犯懒的生活。一天好像只有精力完成一件事情,整理完房间、补完这几天的手帐,就要累得瘫在床上了。当然怎么可能电量这么低呢?以前还可以连续几天学习十个小时。纯粹就是犯懒罢了。每天想着,我要休息,我要休息几天再干正事,已经一个月过去了。
唯一让我保持生活的秩序感的事情是,恢复了健身。除了经期,基本上还是会每天泡在健身房两小时。练字也是有的,但有些三天晒网。有时一天练三四个小时,有时几天不提笔。谁来救救我
因为上春山事件b站给我推了明侦相关视频所以我又开始看明侦了,但是基本上没有特别认真,当作练字背景音。要明星们探讨热点话题太尴尬了,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墨水,说的一些话让我想锤他。
为了薅医保的羊毛,我还做了激素检查,但最后并没有薅上。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哭笑不得,如果激素正常的话谁来解释一下我的秃头和毛发旺盛啊?
比较值得记录的事就是,三月初约到了前同事出来野餐和吃饭。我们当时是在剧本杀工作室认识的。但在当时的同事中,也只和她有联系了,还是因为我视奸人家朋友圈,手滑点赞对方好心私聊我。虽然联系不多,但我很喜欢和她一起出来玩。上次盘点我的朋友圈,发现过于依赖我的中学生涯,有连续来往的朋友都是中学同学。我想也情有可原。因为在相似的环境中成长,尤其在文科班,我们每天摄入的知识(特指课外)、关注的问题都很相似,价值观上更吻合。比如一个毕业之后没有再联系的同学,偶然得知某件事情上我们的想法很一致。所以和中学同学谈得来的可能性更大,做朋友的机会更大。
而剧本杀这群人,也很巧地理念类似。虽然剧本杀重在推理,但他们几个还是有创作梦想的作者,想要在剧本里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便没有直接探讨过关于一些事件的看法,但透过他们的文字,可以看出他们的立场和位置。可我们也很不一样。因为他们当中,大部分是艺术生、性少数群体和e人,有很多在我经验范围之外的趣事。比如会一个人去酒吧喝酒并且和那里的常客聊天成为朋友,比如会喊上第一次见面(可能都没说两句话)的性少数一起去吃烧烤。还有一些抓马至极的经历。啊!好丰富的人生!而我和同事见面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玩的事情。比如烤肉的服务员不仅向我们吐槽老板压榨员工,还将自己的感情生活和盘托出。蛤~?这么随意跟顾客出柜的吗?还是说我们气质就很性少数?
意识到自己在三月碌碌无为,而四月的上海不知何时能停止雨季之后,立马定好了去上海的行程。天呐!我这次居然做了非常详细的攻略,不仅列好了要玩的地方,还搜索了每处的名品、开门时间,在高德上整理成收藏夹,制定了路线。我以前出游都是把景点列一列就完事了的……怎么突然变j?如果要在国内生活的话,我想我也会选择上海吧,可以让我过上理想的小布尔乔亚生活。在上海也见了两个朋友,至此,在出国之前,今年要见的朋友差不多见完了!(我这稀疏的朋友圈)
封面是在复旦拍的樱花,上海真的好多樱花哦,而且樱花是不是怎么拍都不会难看?和同事一起去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