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善可陈的文艺生活
《少女不毕业》
毕业典礼前的48小时,4个女生不同的烦恼。有人觉得这样的主线很日常、贴近生活,也有人觉得太过平淡,无甚可看之处。我倒是觉得,有点不上不下之感。说平淡吧,偏偏主角她的苦恼是与自己的恋人阴阳两隔,恋人无法给自己的学生生活画上句点,主角也被迫离开两人的回忆之地。虽然我赞成生死即日常,人物可以在作品中突然离世,但是比起其他的线来说,风格不是特别统一。说很戏剧吧,那肯定也不是。因未来的规划不同异地而打算分手的情侣,想让全校同学见证自己喜欢男生的魅力的轻音社长,交不到好朋友依赖老师的阴角。微小而真实的烦恼,或许能让一部分观众有共鸣,但也有呻吟之嫌。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题材就是很讨巧,只要拍得不是很离谱,总能唤起对那段时光的怀念。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片子的。倒不是被主线剧情打动,而是一些细微的片段唤起了个体的经验。电影里每一个主角都说“不想毕业”,有的是不想离开自己珍视的人,有的是还没有做好成为大人的准备。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想到的是《花束》里面两人租好房子后,小麦说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持这样的生活。我一开始还觉得不够上进,这样的日子就足够了吗?后来才恍悟,能说出这样的愿景,是因为清楚地明白,这是最好的时光。不管每个人不想毕业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高中就是至宝的时间。回到过去,我或许也会说这样的话吧,但是理由不太一样。
聚焦毕业典礼后的学生的镜头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每个人都神采奕奕,明亮的微笑。真好啊,那时候的大家,还充满着希望,觉得未来尽在掌握,供自己挑选。我读大学的时候倒没有特别怀念高中生活,是工作之后,才觉得学生时代特别美好。即便是谎言,我们也相信着什么。只要成绩好,生活就会顺遂如意,研究的课题也是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而成为社畜之后,每天都是在重复,没有什么劲头,也没有什么目标。完全是行尸走肉,“苟活”着。处处掣肘,用“不能既要又要”来警醒自己,一路不断地放弃。
当然啦,这也只是和工作比较而言。说实话,虽然很会读书,学生时代也一路顺风顺水,我也没有特别喜欢。年初的时候看到一个象友写:老天爷你搞错了吧,我应该是在台湾念书的纯情女高,放学跟同学在西门町压马路、吃阿宗面线,假期骑着小摩托和我的朋友环岛旅行看海听浪,新春和恋人奔赴各场灯会、挽着手欣赏绚丽的花灯,免签直接飞去香港日本大陆欧洲,每年都能和朋友们去看喜欢的乐队演出,怎么让我投胎到这个死人身上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立马写了日本版:老天爷你搞错了吧!我应该是在日本念书的纯情jk,每天三点下课参加社团活动,闲时就泡在便利店、书店和音像店里,每个周末和晚上都被偶像、乐队和搞笑艺人的live占满,和同担一起买谷排握手会,踏着落满樱花的道路上学,情人节送喜欢的人巧克力,夏天和朋友约着去湘南镰仓穿浴衣看花火大会,免签飞台湾奔赴另一个家乡,怎么让我投胎到这个死人身上了。在最有活力和精力的时期,没有用来探索自己和享受与他人的交流,而是投身于重复的、考完即丢的题目中,太过浪费。可以换一个国家生活,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却也没有办法弥补青春的遗憾。(矫情了不好意思,但是我真的很失落没有在日本长大,台湾也行)
看这部片子,才比较了解日本毕业的流程。非常羡慕,他们拥有两天的时间,来和中学时代的自己告别,真是奢侈的时间啊!还记得我们当时的高中毕业典礼,匆匆忙忙在高考后的第二天就举办了。一切都在被推着走,没有空间让我们去烦恼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离别。糊里糊涂地就结束了仪式,莫名其妙地朝着“大人”走去。一切都太过匆忙,留有许多遗憾,或许这就是我们总喜欢回忆的原因。
最后,河合优实好可爱!!!!Again(因为上次这个评价是在《尽管爱》这部里说的)
《夜鸟啼鸣》
做好了准备看(渣男使人)生气电影,结果看下来还不如生气电影呢。
整个故事非常无聊,中年男子温情童话究竟有什么好看的啊?男主善妒(怀疑女友和她的老板有染)无用(作为小说家根本挣不到什么钱即便怀疑女友出轨也大方表示我养不了你你当不了主妇)暴力(看见女友和老板说笑就直接动手打老板)窝囊(结果被另一个职员碾压)。啊!究竟有什么好看的啊!我的内心在哀叹:又来了,中年男子的牢骚又来了。
最后的结局居然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大团圆结局,嗯嗯虽然男的一无是处,但是最后还是会拥有幸福!
其实电影拍得倒还行,但是整个剧本太无聊太无聊了。
btw,这部又有不伦……我不是挑这点选片的!
《猎人游戏w》
本季热度最高的剧之一了,怎么说呢,我一开始是不忍心苛责这部剧的。
从第一集就可以看出,这部剧走的路线主打强剧情狗血,并不是真正探讨什么议题,关照什么群体,本质和那种异性恋小成本剧没什么区别。所以对它也没有报以特别高的期待,而且后面其实点到了一些女性
正好隔壁饭女提到,在电视或电影中找不到自己是因为,这样(多样的)人物登场不足,希望在电视剧中能看到多种多样的蕾丝边。这也是我的想法,饭女和猎人游戏这一部,风格相异,一部比较慢热,涉及严肃探讨,一部快节奏吸引观众眼球,但它们没有什么高下之分。百合在日剧市场稀缺,我希望看到更多的百合剧,各色各样的百合剧,百合剧没有统一的路线和风格,或者有鄙视链。所以即便它在线索混乱不清,商战幼稚,情节可笑,我觉得这至少能先让人看到,这就足够了。
但是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了,男原作男编剧男导演的男味冲天了,不光是设置一些毫无必要并且令人不适的情节,并且保留了时长非常长的男凝镜头,以及能写出——女主上一秒说我是蕾丝边,下一秒表示是真正喜欢他才和他结婚生子——的情节。让我非常无语。(担心改成男导演的花香第二季)
题外话,看完后看到有人说这部是彩蛇纪录片,我一下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以前觉得很发病的剧情走向,都变得可以理解(并不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理解)。好崩溃!
最后,有的人说,怎么观众不挑的啊。我想说,大家在说“腐女不挑”的时候,特指的是“不挑颜值”,两位主演都这么漂亮,有什么可挑剔的啊?
总之,还是支持百合上桌,大卖特卖!
《我讨厌过的大人们》
随意打开的一本杂文集,由于是专栏的合订本,所以文章都比《性意思史》浅显一些。尤其是前面讨厌名人的章节,感觉张亦绚并不是内心真的有言语要通过文字呼告,而是因为这个月专栏有空白待填于是拈出一个名人来叨叨一番。后面“恨”的主题稍微好一点吧。但不是特别喜欢这本的语言,有时候会觉得前言不搭后语的,找不到上句和下句的逻辑。标点符号也运用得十分混乱,滥用破折号,是思维混乱的外显。